輪胎的分級:
輪胎的設計都是以適應特定路況為前提的,沒有一種全能的輪胎,也沒有一個全世界都認可的輪胎分級的標準,所以只說現在常見的:
公路胎:俗稱HT輪胎。輪胎的特點是胎壁柔軟,胎面花紋細密,講究在公路上行駛的舒適與安靜,突出的是公路轉向操控性和一定的濕地性能。同樣尺寸的輪胎,HT輪胎在沙地表現尚可,不易刨坑陷車,但是在非鋪裝路面很脆弱容易損壞。HT輪胎是大多數SUV出廠的標配。
全地形胎:俗稱AT輪胎,是越野愛好者使用最廣的型號。AT胎的設計形式比HT輪胎更加千變萬化,相對于HT輪胎,AT的胎紋略微粗獷,胎牙的間距比HT略大,這種設計的負面效果是公路性能下降,噪音增大,但是耐用性和在非鋪裝路面的附著力超過一般的HT,算是性能最全面的輪胎。
泥地胎:俗稱MT輪胎,只有越野發燒友和特殊路段工作者才會選用。與AT輪胎相比,MT的胎壁更加堅強,胎牙更加夸張,胎牙之間的距離明顯偏大,便于泥地行駛的時候慢速排泥或高速甩泥,另外在一些惡劣的地面上(如凹凸不平的巖石)更容易增加附著力。在公路上行駛MT輪胎的噪音很大,時速10公里以下的時候甚至還能感覺到震動,剎車和轉向性能都與AT輪胎相差甚遠,下雨的鋪裝路面更容易失控。但是一到非鋪裝地面上它就能帶給你超凡的抓地快感,特別是在惡劣地形上不易損壞,給人很強的信心。對MT輪胎大家往往有個誤區,就是在沙地里越野能力一定很強,實踐證明,軟沙地面是MT輪胎的殺手,如果沒有差速鎖,車速過慢或停頓就只有刨坑的份兒了。目前市面上可以選擇的MT輪胎并不多,還經常斷貨或者型號不全。
雨林胎:俗稱蜈蚣胎,選用者大多數用于各類有大量泥地的賽事。據說雨林胎始用于馬來西亞雨林地帶的農民,后來改良為越野車用途。雨林胎的胎牙很夸張,開玩笑地說,可以滾動幾乎是它在公路上唯一的功能了,不過在泥地里它是當仁不讓的高手,性能比普通的MT輪胎強不少。
輪胎的選擇:
城市:
沒有理由在這么好的路上忍受輪胎的震動和噪音,HT輪胎細密的花紋會帶來足夠的舒適,除了噪音小,柔薄的胎壁能夠提供更多的過濾減震性能。HT輪胎在良好的鋪裝路面上提供了最大的抓地力,不會讓你在急剎車和拐彎時提心吊膽。由于花紋細密,滾動順暢,所以愛車的極速和最低的油耗一定是誕使用HT輪胎的時候。
大多數HT輪胎胎紋的樣子與豪放的SUV不太般配,實際上HT輪胎跟轎車用輪胎已經沒有什么大的區別,比如世爵的豪華SUV采用的輪胎就是BFGoodrich轎車專用的G-Force輪胎,保時捷卡宴、寶馬X系列、奔馳ML等無一不采用更加轎車化的HT輪胎。由于HT胎體嬌弱,會經常受到馬路沿兒和小釘子的肆意欺負,但是我還是建議你準備一套,如果你對舒適、油耗以及公路操控要求過高的話。
新時代的AT輪胎在舒適和公路操控性方面已經接近于HT輪胎,耳朵敏感的人能聽見一些行駛的噪音,但是AT輪胎的胎體很厚實,不必擔心馬路沿兒讓它起包,小釘子也扎不透它。AT輪胎的花紋更大,溝槽寬深,在外型和氣質上更是HT輪胎不能攀比的,最重要的是它也可以在公路上操控自如并提供不錯的舒適性和油耗。
除了做秀,MT輪胎在城里只是個累贅,盡管它酷斃了。用MT輪胎最怕的是塞車時的低速震動和在公路上飄忽的抓地力,由于接地面積小,胎齒受到的壓強大,在堅硬的柏油路上會加快磨損,另外,你需要每百公里多付出近20塊的油錢。
鄉村:
擁有SUV,就是為了偶爾逃離城市,出了城,我們才發現有如此多類型的路,就連柏油路也變得坑洼不斷。如果你還是用著HT輪胎,過度坑洼的路面會給它的胎體造成嚴重的破壞,而且細密的胎面在不干凈的柏油路上也失去了良好的抓地力。柏油路還好,到了一些簡易鋪裝路上,一些小石子就足以穿透它嬌弱的胎體,如果你想開得快一點,你還要應付不斷的甩尾、失控、再甩尾、再失控......
鄉村是AT輪胎的用武之地,恰當的花紋溝槽能夠有效排開薄土、石子的干擾,取得最大的抓地力,也不必擔心碎石可以傷害它。在簡易的路面上,AT輪胎良好的循跡性不僅能給安全駕駛帶來保障,還能在你想體驗“漂移”的時候提供“恰當”的抓地力和抗磨損能力,你能想象HT輪胎劇烈摩擦碎石的慘烈,或者MT輪胎磕磕絆絆滑動的情景嗎?唯有AT輪胎,就連WRC(世界拉力錦標賽)的土路賽段專用輪胎都是借鑒了AT輪胎的設計。
AT(All-Terrain)輪胎就是為了復雜的地面而生的,面對良好的柏油路、雨后多樣的泥路和雪后間或的“地穿甲”,只有AT輪胎才能兼顧。當你遇到艱險的時候,AT輪胎就算失去了抓地力,還能提供最起碼的堅固屏障,因為大多數品牌的AT和MT輪胎在胎體構造上是一樣厚實的。
MT輪胎在復雜路面上也能提供不錯的駕駛感受,只是通往鄉村的柏油路太長,加油站又不多…………
野外:
去沒有道路的野外,是大多數SUV的使命和欲望。如果說鄉村之旅HT輪胎慢點開還能將就的話,到了野外,HT輪胎就可以徹底退休了。
野外的挑戰多樣化,前進過程中最難克服的是爛泥和石頭,輪胎排除爛泥和抓住巖石的能力尤為重要。AT輪胎的設計可以應付“路面”上的千變萬化,但是離開“路面”之后,不夠大的胎齒和溝槽就無法坦然應付爛泥和石頭了。
MT輪胎的“大牙”此時顯然派上了用場!它能夠穿透爛泥的表層,讓胎齒盡量抓住硬底而取得抓地力。但是MT輪胎在爛泥地的適應能力也不是無限的——比如沼澤,只有履帶才有資格試試。對待一些需要攀越的大塊巖石,MT輪胎的“大牙”和寬大的溝槽可以相互配合,“咬”住巖石的邊緣獲得抓地力。MT輪胎還有一個制勝法寶,就是胎側還設計有胎齒,有時候就是靠這點側面的摩擦力,才讓你的愛車如獲救命稻草般脫困。
盡管MT輪胎是野外之王,但是不要將它神化,知道“有可為有不可為”才是上策,總有它夠不到底的泥地,也有它無處下口的石頭,另外MT輪胎除了胎面的牙齒厚了一點點,它的結實程度跟AT是沒有本質的區別的。
沙漠:
野外也有例外,其中我們最熱愛的就是沙漠。各地的沙漠類型都不太一樣,我們去沙漠的體驗也呈多樣化,所以在沙漠里用什么輪胎不一而足,不過不管用什么輪胎,包括專用的沙漠工程胎,在沙漠順暢前行,都必須要調整輪胎氣壓以減少接地壓強。
在同樣的氣壓下,HT輪胎產生的直接壓強肯定是最小的,其次是AT和MT。壓強小,會讓車不至于輕易陷入沙中,而且可以用“滑移”這種技巧讓車子行進得更加順暢并減少側翻的危險。這樣說來,我們是不是一定要用HT輪胎去沙漠呢?
如果你只是想去沙漠邊緣散散心,而且通往沙漠的路況很好,我們可以使用HT輪胎,只需配合適當的駕駛技巧即可享受沙漠的樂趣。不過我們的雄心一直不在沙漠邊緣,而在腹地,甚至穿越整個沙漠。HT輪胎長時間低氣壓行駛會有脫離輪轂或者爆胎的危險,而且面對沙漠的綜合地帶,如碎石、草根,它幾乎不能前行,所以AT輪胎是我們比較好的選擇。
MT輪胎真的不適合沙漠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如果你是去參加一場沙漠競賽,如果你的賽車馬力夠大重心夠低,MT輪胎就是你的最佳選擇。在沙漠中高速飛奔,輪胎對地面的壓強已經不是主導因素,你的速度多快與你卷起的沙子重量成正比,這也遵循了動量守恒的定律,MT輪胎的大牙可以向后翻動更多的沙子來讓你的推動力,而且在高速轉彎時,MT輪胎還可以嵌入沙地更深以取得精確的轉向軌跡。不過切記,一旦你放慢速度甚至停車,MT的優勢就會立刻轉變為劣勢。